党的十八大后,海关总署把建设法治型海关作为重要内容之一,研究制定了《海关总署党组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明确了建设“法规体系健全完备、职能履行全面到位、行政决策合法合规、执法行为规范有序、权力运行监督有效、法治观念牢固树立”的法治海关的总体目标。
如何依照海关总署要求,构建法治型海关?为实现这一目标,各地海关纷纷开始进行探索。近日,《法制日报》记者走进南京海关下属的无锡、苏州海关以及广州海关,实实在在感受到依法治关带来的一缕新风。
近年来,根据国务院要求,海关总署大力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行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这个过程中,全面推行海关行政审批“一个窗口”服务,是最重要的一项举措,效果也堪称立竿见影。
无锡首开“一个窗口”为企业减负
无锡海关,是记者此行的第一站。无锡海关新区业务中心报关大厅。
走进无锡海关新区业务中心报关大厅,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厅正中央“无锡海关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指引”“海关系统行政审批事项目录”两个一人多高的标示牌。根据“办理指引”,记者很容易找到专门受理行政审批的5号窗口。
当天值班的关员叫刘迪,让记者纳闷的是,已是上午10点,5号窗口无人等候,而刘迪却在电脑前不停地忙着。“现在一半以上的企业都是通过网上办理行政审批业务,不用亲自到现场了。”通关科科长徐芝梅的一番话让记者恍然大悟。
2015年6月10日,无锡海关在全国海关系统率先试点行政审批“一个窗口”改革,在无锡新区和无锡下辖宜兴市设立海关行政审批“一个窗口”,将以往散落在4个中心、3个办事处、7个科室的7项行政审批“一窗通办”,申请人只需在海关行政审批“一个窗口”递交申请材料,然后在确定的时间到“一个窗口”领取审批材料或选择海关寄送即可。
“过去因暂时进出境货物审核时间较长,一些企业经常选择放弃申请。如今海关实行行政审批‘一个窗口’,企业办理时间从过去的十几天缩短至5天,若网上办理最快当日即可办结,我们现在为企业代理的这项业务增长十几倍。”无锡外代报关有限公司报关主管黄淼洁告诉记者。据无锡海关统计,2016年1至6月,该关行政审批“一个窗口”设立后,办理暂时进出境货物审批2149批,较去年同期增长519%,为企业减免税约1492万元,增长1130万元。
在无锡海关行政审批“一个窗口”,记者还看到一份《海关行政审批受理单》,其列明了申请人所有需要提交的申请材料清单,标明了受理时间、受理的工作人员、联系电话等。
“有了这个受理单,企业需要提交什么材料、海关何时办完审批都一目了然,我们不用像过去那样总想着托人找关系去问办理进程了。”佳利达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报关员钱宽说。
“有了这份受理单,我们也有了安全感。”通关科小杨感触颇深,过去因为没有受理单,申请人办完手续没有任何凭证,遇到问题,时常会出现海关与申请人表述不一由此产生矛盾。如今,所有事项都有据可查。
“海关推行行政审批‘一个窗口’,能够避免申请人‘问路无门’的尴尬;‘公开指引、规范受理、时效约束’等充分体现了‘把难处留给海关,把方便带给企业’的法治精髓。”无锡海关副关长罗相海说。
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海关系统已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2项,下放3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超额完成了国务院对重点部门设定的清理目标。同时,做好取消、下放审批事项的后续衔接工作,并以无锡海关为样本,全面推行海关行政审批“一个窗口”服务,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便民利民度。
苏州“晓·青山”团队推进柔性执法
记者前往苏州前,就耳闻在南京海关下属苏州工业园区海关有个“晓·青山”志愿服务团队。
2006年,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加工贸易关务圈子中流传着一份杜洋制作的长达154页的ppt文件——《园区海关备案业务操作预期性规定》,该文件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海关在加贸、货物监管方面的各项政策法规、简易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等。“园区内98%的关务问题都可以在这个ppt中获得准确答案。”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进口部主管周健深有体会地说,有了它,企业不仅能实时掌握海关最新最细的操作变化,而且可以十分清楚怎样办理更快捷。
“过去我的电话经常被企业咨询打爆,而大多数问题类型都差不多。”说起制作ppt的初衷,杜洋想法似乎很简单,但他一干就是十年。如今这份ppt已更新了60多版,被企业称之为加贸业务的“葵花宝典”。
2013年3月5日,在南京海关及苏州园区海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晓·青山”志愿服务团队正式成立,园区海关还专门为其在关里开设了“晓·青山”志愿者服务基地。“以结合法律、结合操作、结合工作对象的方式将海关法治建设落到实处,这是我们通过海关普法,促进海关公正执法与企业自觉守法的有效尝试。”南京海关副关长叶震林道出了支持“晓·青山”团队的缘由。
在“晓·青山”志愿团队里,除了园区海关业务骨干,还有大批企业资深关务人员。杜洋用一个简单却富于哲理的价值观——“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将众人凝聚在一起,架起了一座关企良性互动的桥梁。“面对一切纷繁复杂,杜老师从没有露出过愠色,永远保持着如青山绵延般温和的态度和大气包容的胸怀。”自称杜洋徒弟的园区海关加贸处关员朱彬如此评价说。
2013年7月,该团队了解到辖区某韩资企业将有大批外籍工程师派遣工作的消息,便主动走访企业,开办了一场零距离服务宣讲会,利用中韩双语进行了个人进出境、自用物品审批等海关法律的宣讲。宣讲会事后ppt课件与录像内容不仅在该企业上百名外籍工程师的社交网络中频繁转发,甚至被转发到园区的其他韩籍人员。
面向关务群体和重点企业传授式普法,只是“晓·青山”团队采取的一种方式。该团队还充分发挥青年人紧跟时尚的特点,利用论坛、博客、微博、微信、qq群等新媒体宣传海关法律法规。该团队网上运营的“2号报关厅”qq群,目前在线会员已达两千余名,“晓·青山”博客访问量超过29万次,已成为解答各类海关法律问题,为企业提供各项服务的阵地。
“这些载体不仅摒弃了命令式生硬灌输的执法方式,也成为了关企矛盾的‘缓冲池’,体现了海关柔性执法的理念。”苏州园区海关办公室副主任王咏梅一语中的。
事实上,类似“晓·青山”团队这样的创新在全国海关系统还有很多。据了解,“六五”普法期间,各级海关单位积极投入,现场答复咨询20万余人次;各地海关推出“穗关小青”“福关e家”“钱塘关语”“渝关律盾”等40余个微信公众号,提供24小时服务。
广州组建三百人“法律顾问团队”
“三百多人的法律顾问团队!不会听错吧?”看着记者满脸的疑惑,广州海关法规处副处长冯晓鹏给了记者一个肯定的答复。的确,在广州海关活跃着一支由323名法学专业关警员组成的“法律顾问团队”。
2014年6月,广州海关组建了一支由8名公职律师及90余名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的关警员组成的公职律师团队。为进一步壮大团队专业力量,2015年6月,公职律师团队扩容为“法律顾问团队”,成员由广州海关法规处人员、业务职能处室、各隶属海关法制联络员、海关公职律师、通过司法考试或者律师资格考试的关警员、其他法律专业毕业的关警员和社会专业律师等6支队伍组成,成为全国海关首支也是唯一一支跨部门、专业化、机动性研究办理海关法律问题的队伍。
“法律顾问团队成员不受业务分工和部门层级的条块限制,直接接受广州海关党组的指令和部署,形成法律意见后直接向广州海关党组报告,有效避免了条块分割所带来的沟通阻碍以及层层报审的效率滞后。”冯晓鹏介绍说。
为兼顾集中性工作需要与团队成员所在部门工作需求,法律顾问团队实行轮值机制。团队成员根据工作需要从各支力量中抽调,参与一定期限的轮值集中工作。为了避免业务规定出现“水土不服”,法律顾问团队还分批下沉到基层进行问题调研,保障基层执法疑难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予以收集、解决、反馈、应用。
2015年4月21日,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挂牌,应隶属南沙海关需求,法律顾问团队立即派遣7人组成“南沙海关简政放权工作小组”进驻南沙海关。团队对广州海关促进自贸区发展所涉总署内部核批事项进行细致研究,并结合广州海关事权范围内自设内部核批事项进行评估论证,提出“优化减免税备案、进口货物减免税审核”等建议。2015年7月正式在南沙海关先行先试饲料、化肥减免税通关改革,取消南沙海关饲料、化肥减免税审核核批事项,仅此一项改革就压缩了该关减免税审核近90%的业务量。该措施随后被海关总署采纳吸收,于当年8月1日起在全国海关推广实施。
如今,南沙海关简政放权综合成效逐步显现。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南沙口岸整体通关效率同比提高16.2%,口岸通关成本平均降低30%至40%,货运量同比增加15%。
海关总署有关负责人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关总署从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增强全员法治观念六个方面规划了建设法治海关的总路径。与此同时,始终将规范执法作为重中之重,既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要履好职、尽好责,把好国家大门;又要明确“法无禁止皆可为”,尊重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和主体地位。
而所有这些举措,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即不断提升便民利民度。2015年年底,海关总署推出了行政审批网上办理平台,记者获悉,目前各关通过网上平台办理的行政审批均做到零超时。